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滨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张祥盛
对于刚刚步入医科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授课方法的差异,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松散,课后以自学为主,安排作业较少,以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较多等。经过大一或大二在校学习,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少学生感到学习压力非常大,对怎样学习感到迷茫,。2003和2004年,我们连续两年分别对两个年级各220名大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普遍反映病理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现结合问卷调查的情况谈谈对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大家很有兴趣的问题。一提到学习方法就要涉及到“为什么学”、“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即学习方法问题。
为什么要学习病理学呢?回答有“为四个现代化而学”,“为工作需要而学”,“掌握医学知识为将来当个好医生而学”,甚至“为兴趣而学”等。这些都是对的。我们学习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兴趣。学习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就是说要“学以致用”。但我更要强调是要“学以致创”,重在一个“创”字。也就是通过学习,培养我们的创造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便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医学科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培养和锻炼创新精神,发现和探讨新问题,即立足于“创”。
要想了解病理学科学习什么,首先要了解病理学的范围。病理学是采用解剖学、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研究人体患病时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从而阐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病理学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是医学生的一门主干课程。有的学者把医学比喻成一棵树,树根是基础医学,如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等,树枝是临床学科,分为内科学、外科学和放射学三枝,而整个树干是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包括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人体病理学与临床医学各科在实践工作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病理学也是一门临床学科。通过学习病理学,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实验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上都扮演重要角色。病理学的范围如此之广,学习什么?对在校学生来说,主要学习病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这些基本知识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一定要学好。另外对实验内容、尸检示教或录像片、幻听片或示意图以及临床病理讨论会的内容都要正确的理解。当然,作为病理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病理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坚实的病理学基础知识,是做好临床医生的基本保证。世界著名临床医生张孝骞教授对病理学是这样认识的,基础医学课目中与临床最接近的当推病理学,因为它是临床与基础之间的桥梁,要学好临床先要学好病理学,我毕业后才认识这个道理。原想加学一年病理学以资弥补,可是没能做到,至今引为遗憾。
如何学习呢?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听课,二是自学。
听课包括听老师讲课和听学术报告等。讲课的方式有传统型讲课、多媒体讲课、投影式讲课(利用幻灯片、挂图、投影片等)和讨论式讲课等。不管那一种讲课方式,均为在单位时间内传播信息最多的形式之一,所以听好课是学习病理学的主要方式。这里有一个“学会”和“会学”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通过听课既要学会老师所讲的内容,也就是听懂所讲的内容,抓住他或她所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讲授者的教学方法,看他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又是怎样引导听众思考的,又是怎样设法解决问题的?他的整个思路如何?归结起来就是“抓”和“引”两个字。把老师怎样提出问题、又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而后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通过听课即学会了要掌握的知识,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学)。所以上课前要预习,课中最好记笔记,对课中一些未明白的问题、新的进展、有典型特点的图解都要标出来,以便课后复习。记笔记是听好课的一种最佳方式,因为记笔记时你要认真听,仔细看,手要动,心要想,完全融入学习中,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通过听学术报告即扩展了知识面,又学会了讲课人的思维逻辑方法,我个人认为,不论什么内容的学术报告,应尽量参加。
另外,中国的学生在听课中很少打断老师的讲课提问题,这可能是受传统性讲学模式影响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同学们在听课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尤其是新观点,与老师的讲解有不同意见,举手示意及时向老师提出,老师会欢迎的。这也是中国学生缺乏的一种意识。我个人喜欢听课者多提问问题。
直接观察疾病的病变是学好病理学的最佳途径。尽管病变包括代谢(生物化学)变化、功能(生理学)变化和形态(解剖学、组织学)变化,但是,掌握疾病的实质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形态学结构复杂,内容零琐、名词繁多,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和记忆上的困难。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可把逼真的视听信息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文字、图像同步进行,图文并茂,为病理学的教学展示了一个创造性空间。但是,应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信息量大,记笔记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更需要认真听课,把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充分利用实验课中所见到的标本来加深理论课的理解。这里提出了一个如何对待实验课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理论课和实验课对医学生来说同等重要,甚至比理论课更重要。因为书是随时可以读的,而实验的标本不是随时可以看到的。
自学是更重要的方法,是科技工作者一辈子的事情。人的知识主要是靠自学获得的。要达到知识渊博,只有靠自学。所谓博,就是要多读点书,读各种有关的书,不要仅限于自己的专业,其目的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所谓渊,就是对专业知识或某一课题有深刻的理解。渊和博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一定程度广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渊博。自学的方法主要是读书。读书是科技工作者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天天读,读到老,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活到老,学到老。
怎样读书?首先要有极大的热情,不怕苦和难。读书是艰苦的一项劳动,无捷径可走。为了搞清一个问题,要读很多书,动很多脑筋,确实很辛苦,而一旦获得解决,就会感到很快乐,这就是苦中有乐。读书要有高度的积极性,不怕困难,还要虚心敏锐,有继承,有批判。读书时要充分应用自己的一切智力,包括观察力、分析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换句话说,就是要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问一问、试一试、记一记。
看就是观察,是求得知识的入门之法。想和议就是探索和分析。问就是检查一下自己知道多少?有哪些不知道?巳知的是否正确?特别要注意自己的或别人的思维的逻辑性和求异性。要有求异思维才能发现新东西。试就是注意在实践中去验证和运用所学得的知识,要能够举一反三;记就是要记住基本的理论和概念等,要背一点东西,但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个人觉得,要记一点东西,有自己的一种记忆模式是容易记忆的。我在日常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是这样记忆的,对病理学中每一种病变或某一种疾病,首先要把概念弄清楚,所谓概念就是说由什么原因引起什么性质的病变或疾病,当然对其好发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特征性的病变和预后等也可多掌握一些。而后要记具有特征性病变,炎症?肿瘤?代谢性疾病等。然后用推理的方式思考,这些病变是怎样来的,这就是病因和发生机制,病因清楚的好记,不清楚的有几种假说;这些病变是如何发展的,这就是结局。疾病的结局有趋向愈合痊愈、迁延不愈和蔓延扩散三种。另外,复杂的病变和疾病都要分类,有分类就有分类的依据,找到依据分类也就记住了。对恶性肿瘤还要了解肿瘤的分类、分级、分期及与预后的因素等。
在病理学学习中,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要有动态的观点,把形态和机能、局部和整体、内因和外因等联系起来研究问题。在学习各论时,要注意运用总论的知识,在总论中“炎症”和“肿瘤”章更重要。从基本概念出发,紧紧抓住基本病变,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联系起来,以求对问题较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对所研究的问题,既要知道其来源和经过,又要了解其结果。对实验讲义中或书每一章后的病理讨论,应多看一些,应用所学的理论来理解临床表现,加强临床病理联系。
总之,学习的过程就是做学问的过程。所谓“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还要学会提问题。首先是自己提出问题问自己,并加以解决。自己解决不了再去问别人,问书本;这样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就是不断地增长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用自己的一切智力,在原有知识的应用与验证的基础上,努力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自学的规律。
jianshu322 离线
读张祥盛老师<病理学的学习方法>有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治学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 --(戴布劳格利)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韬奋文集》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游太湖蠡园为游人题词》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青年人要努力学习》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