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坏死是病理诊断中常见的病变,尤其是小块活检组织中当大部或几乎全部为坏死的组织或细胞时,通常无法进行疾病的诊断。然而,由于引起坏死的原因及发生机制的不同,坏死组织的形态也有所不同,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作为病理诊断医生不应忽略对坏死组织的观察。
关于坏死的病因,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正常组织细胞受到内外界有害因素刺激后的严重损害结果;包括缺氧、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反应、遗传变异、衰老、营养失衡等。关于坏死的发生机制,与损伤造成的细胞膜的破坏、活性氧类物质的损害作用、细胞浆内高游离钙的作用、缺氧的损伤作用、理化性损伤和遗传变异等有关。
关于肿瘤性坏死的概念,一般病理教科书都没有具体的概括和描述。我个人看法:正如海上明月和djdnx两位老师所论述,肿瘤性坏死是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的凝固性坏死。经典的凝固性坏死是指各种有害因素,在作用于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过程中,最终导致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细胞局部的酸中毒使坏死细胞的的结构蛋白和酶蛋白变性,封闭了蛋白质的溶解过程,导致蛋白质凝固,故其早期常保持组织轮廓残影。经典的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实质性器官(如心、肝、肾等),坏死组织因为失水变于、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黄色比较干燥结实的凝固体。光镜可见坏死组织的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及胞质呈嗜酸性染色,但组织结构的轮廓依然存在。
肿瘤性坏死具备有经典性凝固性坏死的一般特点。但在恶性肿瘤内常见大片肿瘤细胞坏死,而其中血管周围有几层存活的肿瘤细胞,表明供血不足是肿瘤坏死的主要原因,与与肿瘤生长迅速、血管形成相对不足、以及新生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而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大片梗死组织中无残留的存活血管及血管周围瘤细胞。在活检组织和细针穿刺活检组织中,常可在坏死组织内看到残存的非正常组织结构或异性细胞影子,常提示其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坏死周围可有白细胞浸润,但无肉芽组织形成的倾向,这也是与良性病变坏死的不同特点。
炎症性坏死的主要内容如海上明月老师所述,我补充一点个人观点:我们讨论炎症性坏死的主要目的是与肿瘤性坏死在显微镜下的鉴别,其鉴别的要点是坏死区内主要是炎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还是异性的肿瘤细胞。在经典的凝固性坏死病变,如脾梗死,中性粒主要分部于坏死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炎性充血带内,液化性坏死(如脂肪坏死和急性胰腺炎),中性粒细胞常围绕病变周围分布;细菌感染的坏死性淋巴结炎,在正常细胞坏死碎屑背景下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以上病变均无肿瘤样异性细胞残影存在,以资与肿瘤性坏死区别。
需要提示的是,肿瘤性坏死,或继发细菌感染,或坏死肿瘤细胞释放的白细胞趋化因子,都可在肿瘤性坏死区见到或多或少的炎细胞,但见到异性的细胞残影形态仍是重要的确定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
无菌性坏死的讨论,同意海上明月老师的意见!
以上属个人见解,欢迎各位网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