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zhongshihua 离线
zhongshihua 离线
不要埋怨昨天,要立足今天,创造明天!愿大家医路走好!
以下是引用慧海拾穗在2009-8-27 17:13:00的发言: 造釉细胞瘤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下颌磨牙区及升枝部。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可数年至十年。分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样型,基底细胞型,颗粒细胞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角化型,有骨形成型8种组织学类型。 2.检查:X线检查可助诊断,其表现不一,可为蜂窝状、皂泡状或多房性囊肿样阴影。以多房型多见,呈多个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的透射区阴影,相互重叠或融合,边缘呈切迹状。少数可表结合现为单囊型阴影。 3.治疗:采用手术治疗。本病虽属良性肿瘤,但呈局部浸润性生长,单纯挖除的手术方法容易复发,而且反复发作可发生恶性变。因此一般在肿瘤外正常骨质处将颌骨包括肿瘤整块截除,作下颌骨截骨时,最好能同时结合植骨以维持外形及恢复下颌骨的功能。 这位仁兄引用的教材估计是上世纪的 |
典型的多囊/实性型成釉细胞瘤
腺样成釉细胞瘤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认为是成釉细胞瘤的一个亚型,特点是肿瘤内含有牙源性上皮形成的腺管样结构。由于其临床特点、组织学结构及预后都与成釉细胞瘤不同,1968年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Albert M. Abrams教授提出此瘤应为一独立的牙源性肿瘤,并命名为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 AOT)。自1971年WHO牙源性肿瘤分类第一版正式采用这一名称。
牙源性腺样瘤的特点:
CLINICAL FEATURES
2/3 occur between 10 - 19 years of age
2/3 occur in females
2/3 occur in anterior maxilla
至少有74%肿瘤伴有未萌出牙齿,2/3以上是上颌尖牙或下颌尖牙。临床易误诊为含牙囊肿。
PATHOLOGICAL FEATURES
大体:肿瘤较小,直径为1-3厘米,最大报告为 7 厘米,较少见。被膜完整,切面呈囊状,囊腔内有淡黄色或草绿色胶冻样物或血性液体。囊壁较厚,内表面可见小的白色突性隆起,分切时有砂粒感。有时在囊壁上可见成团的实性灶,灰白色。实性灶内有出血或小囊腔。囊肿内含有牙齿。
镜下:肿瘤由增生的上皮细胞组成。肿瘤的组织形态有四种形式:
1. 结节状实性细胞巢:主要为梭形细胞、立方状上皮细胞组成,其中有少量结缔组织。在上皮团块中有时肿瘤细胞排列成漩涡状或玫瑰花瓣样结构,并可见向腺管样结构过渡。在上皮细胞之间以及玫瑰花样结构的中心部有一些小的散在的嗜伊红均匀一致的物质。
2. 腺管样结构:由单层柱状细胞和立方状细胞排成,柱状细胞的核呈卵圆形,位于远离管腔的一端,似成釉细胞。管腔内有退变的细胞和嗜酸性物质(纤维状)。
3.梁状或筛状结构:由一层或两层园形或梭形细胞(核深染)的上皮条索排列成小梁状:在两排细胞之间有嗜伊红物质。多见于病变的周边部或实性细胞巢之间。
4. 由多边形嗜伊红鳞状细胞组成的小结节:小结节内鳞状细胞胞核轻度多形性,细胞间有细胞间桥和钙化团块以及淀粉样物质沉着。这些结构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相似,称为“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样区”(CEOT-like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