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页/1条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回复:16 阅读:3080
B2464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

bobol 离线

帖子:494
粉蓝豆:4572
经验:669
注册时间:2006-11-14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3 12:07|举报|关注(2)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女,39岁。

 

简要病史:患者1周前始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一肿物,约龙眼大小,无疼痛不适。

 

体查: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3cmX4cm大小肿物,边界尚清,活动度可,无压痛,左侧腋窝可扪及肿大淋巴结;右侧乳腺及腋窝无殊。

 

辅助检查--彩超:左侧乳腺实质性占位并皮下水肿,考虑恶性可能;左侧腋窝淋巴结群肿大。

 

大体:类球形肿物一块,直径约5CM,由较多黄色脂肪组织包裹,切面灰黄、灰白组织相间,质软。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1
    图1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2
    图2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3
    图3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4
    图4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5
    图5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6
    图6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7
    图7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8
    图8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9
    图9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10
    图10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11
    图11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12
    图12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13
    图13
  • 乳腺肿物(临床高度疑为恶性)图14
    图14
标签:肉芽肿性乳腺炎
0
×参考诊断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bobol 离线

帖子:494
粉蓝豆:4572
经验:669
注册时间:2006-11-14
加关注  |  发消息
1 楼    发表于2010-01-13 21:52: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本帖最后由 于 2010-01-13 22:40:00 编辑
以下是引用xljin8在2010-1-13 14:11:00的发言:

非常典型的病例。病理诊断考虑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有时可伴有脓肿形成。

     学习了!当时外科医生十分有把握的认为是恶性肿瘤,要求最快时间出结果,他们错了……我也错了,报了“乳腺导管扩张症伴急性炎症反应”。吸取经验,多看书,增加知识面。

 

互联网上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课件地址:http://www.pxhospital.com/ryz/images/ryz.ppt

 

以下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类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乳腺慢性炎症,包括多个临床病种,其中一种较为为多见,病因不明,肉芽肿性炎症以乳腺小叶为中心,故叫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1972年Kessler首先报道,病名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以前有人叫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肉芽肿或肉芽肿性小叶炎,是指乳腺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小叶的肉芽肿病变,查不到病原体,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象肉芽肿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睾丸炎一样,易与结核性乳腺炎混淆,以前发病率不高,所以,临床和病理医生都对其观察研究不多。
  [1] 病因:
  1、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乳汁所引起的局部免疫现象及局部超敏反应。非细菌感染,与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有关。也可能为感染、创伤、化学刺激引起炎症,毁坏导管上皮,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反应,并进一步破坏小叶结构有关。好发于生育年龄、已婚经产的妇女。
  2、可能由于导管内的乳汁、分泌物及角化上皮逆向外逸于小叶间质内,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及超敏反应,导致肉芽组织的形成。
  3、病变中可见微脓肿,上皮样巨噬细胞及异物肉芽肿形成,认为本病的发生为局部感染、创伤及化学物质引起炎症,因炎性损伤导致导管上皮破坏,管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性炎症。
  [1]病理改变: 
  巨检:大小不等的肿块,没有包膜,有的切面呈实性,色灰白、质硬,发污。散在烂肉馅状的坏死病灶,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肿,米汤样或黄白色稠脓,总之病变表现多种多样。光镜观察:见乳腺小叶结构尚有轮廓,低倍观察乳腺小叶有多数肉芽肿,有的相互融合。高倍观察有异物型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等构成肉芽肿病灶。抗酸染色未见结核杆菌,PAS霉菌染色阴性,镜下所见是乳腺组织慢性炎, 肉芽肿散在或大片坏死性融合 可见多核巨细胞反应,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伴有脓肿形成。
  病理诊断: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英文缩写GLM。
   [1]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
  临床表现:平均年龄为30岁,病程较短,均在5个月以内。
  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疼痛,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也可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发病突然或肿块突然增大,几天后皮肤发红形成小脓肿,破溃后脓液不多,久不愈合,红肿破溃此起彼伏。
  初起肿块期酷似乳癌,易造成误诊误治。有人贸然行乳癌根治术,应当台上冰冻或耐心等待石蜡切片结果。本病还须与乳腺结核,乳房脂肪坏死等相鉴别。
  当有红肿化脓时,可能误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乳腺结核,或一般细菌性脓肿,错误的切开引流,
   [1]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1、病人若以无痛性肿块就诊,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且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无压痛或轻压痛, 或发现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其特征酷似乳腺癌;
  2、术前均未行肿块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若针吸细胞学检查为炎性细胞,有助于与乳腺癌鉴别;
  3、由于本病少见,,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缺乏警惕性;
  为减少误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患者多为年轻女性,病程较短;
  2、对于患乳腺肿块的病人,均应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助于临床的鉴别诊断;针吸多见炎细胞,无癌细胞;
  3、手术台上有怀疑时应做台上冰冻或等石蜡结果,不可贸然切除乳房。
  [1]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治疗
  1、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一旦确诊,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而关键在于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既要彻底切除病变,防止复发,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台上整形,尽量保持乳房的完美。
  2、术后中药治疗至少半年,改变机体超敏状态,肃清残余病灶,减少复发。
   [1]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鉴别诊断 
  1、乳腺导管扩张症: ①好发于绝经期前后,多数患者有授乳困难史;②肿块位于乳晕周围,乳头溢液多见,为浆液性或脓性;③病变主要累及乳头、乳晕的大导管,不以小叶为中心;④早期仅见导管扩张,晚期导管周围可出现脂肪坏死周围炎性肉芽肿,以浆细胞浸润为主;⑤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大导管扩张。
  2、乳腺感染性肉芽肿:如结核性乳腺炎,①多见于中青年,有结核病史;②乳腺组织中有典型结核结节,有干酪样坏死;③结节不以小叶为中心;④抗酸染色查见结核杆菌。
  3、肉芽肿性血管脂膜炎:①多数为绝经期后女性;②局限性乳腺肿块,有触痛,表面皮肤发硬呈红斑状;③病变位于乳房皮下脂肪组织内,乳腺实质一般不受累;④非坏死性肉芽肿和小血管炎为特点,一般不累及小叶及导管。
  4、乳腺脂肪坏死:①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特别是体型肥胖者;②为外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③脂肪细胞变性坏死、崩解形成大小不一的空泡,周围围绕泡沫细胞、纤维母细胞、炎细胞、多核巨细胞等;④典型的非坏死性肉芽肿和血管炎少见。
  5、结节病:①界限清楚的上皮样细胞结节,且血管壁内有淋巴细胞浸润;②无干酪样坏死,不见中性粒细胞浸润;③镜下缺乏血管炎和脂肪坏死;④肺及纵隔常见受累。
  6、Wenger肉芽肿和巨细胞动脉炎:①主要累及中、小动脉;②常见血管坏死和血栓形成;③病变不以小叶为中心。

0
回复
回复:16 阅读:3080
共1页/1条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