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曾几何时,能够把病理学诊断做到免疫组化水平,那就是高度!曾几何时,我们也曾想把诸多的技术用于临床病理学诊断,但今天还在奋斗!
除去条件的限制,实实在在的讲,就我们本身自己的接受程度还是个问题(有多专家真正做过类似的实验,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技巧呢)。如果许多病例还停留在基本的HE上,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怨言,毕竟够用就是最好的。但是现实的差距就是FISH已经成为临床诊疗的基本要求的时候,我们还在去搞CISH(有优点,不再赘述)。PCR检测已经很成熟了,我们却丢失了基本的认证资格,还需要向检验专业委员会申请资质。
国内的专业文章里许多专家也不断的宣传分子病理学的好处,也做了初步的研究性工作,但是真正开展起来的单位又屈指可数,是什么原因呢?我想真正做起来需要比纸上谈兵更多的工作,需要专家们真正认识分子病理学的作用,也需要真正的市场化运作。满足于小农经济思想、满足于本单位的自给自足的模式,中国病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受限,陶醉在自我天下第一的幻境中,何时才能出现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模式?
分子病理学离我们已经很近了,国际上的具体模式和方法也很成熟了。也许10年以后就如我们的免疫组化一样,那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在应用层面上只是一种日常检测方法。但是这条路在我国看来,似乎还不知道在那里。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