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6 阅读:2349
我对目前国内病理环保替代产品研发和推广的看法,欢迎业内批评!

diagent 离线

帖子:13
粉蓝豆:1
经验:13
注册时间:2008-04-06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09-09-20 12:55|举报|关注(0)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我们没必要片面相信某些或个别商家的宣传,好的商品肯定要接受用户的检验和经受得起检验,不好的商品被扬弃,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鼓励国内有志之士投入这项工作,对某些产品取得的初步和阶段性成果应予以肯定,希望他们努力改进完善,产品在市场上成熟起来总有一个过程。据我我所知,国外有几种代用品已比较成熟,甚至国外公司的一些进展,使组织处理程序带来了革命性的简化,我国病理技术组织还要效仿国外,给哪些的确有所“苗头”的产品提供主动的配合、测试和批评性建议。产业的市场当然是产品开发的目标和动力,如果完全否认市场机制,哪有傻瓜干呢?难道有这类慈善?除非国家完全性投入,这在中国不可能,领导也不会重视和关注这个小小的病理技术行业。

请记病理人清楚地记住:这既是商家的事业,也是我们自己的事业,由于我国病理技术领域缺少激励机制,已经够落后于国内别的行业和离国外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们大家自己都不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这叫“作茧自缚”,再不能怨天尤人,只能怨自己了!

我完全反对行而上学的争辩和讨论,防护和检测手段只是一方面的措施,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级别的医院单位、不同管理地位和人员的素质差异等,防护之类的标准随意性太大,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国外都能做到的事,我们一定要想千方百计做到,哪怕是晚和慢些。

在解决这个难题的方式上和学术研究上不存在任何“权威”,最终的结果将是谁能真正的做到了技术的变革谁就是权威。

标签:
本帖最后由 于 2009-09-20 07:48:00 编辑
0
添加参考诊断
×参考诊断
  
回复:6 阅读:2349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