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讨论
商家
教学
人才
资讯
更多
书店
博客
会议
社区
文献
百科
讨论区
系统病理
疑难罕见
|
经典病例
|
冰冻病理
病理基础
|
病理艺术
|
法医病理
专科病理
头颈病理
|
神经病理
|
胸肺病理
消化系统
|
肝胆胰病
|
内分泌病
男性生殖
|
泌尿系统
|
女性生殖
乳腺病理
|
淋巴组织
|
血液病理
软组织病
|
骨组织病
|
儿科病理
皮肤病理
|
励民皮肤
|
炎性肠病
细胞病理
宫颈细胞
|
穿刺细胞
|
脱落细胞
读片讨论
乳腺病理
|
省市读片
|
有奖读片
驻京部队
|
微信病例
病理技术
常规技术
|
免疫组化
|
分子病理
学术交流
招生进修
|
国际交流
|
考试指导
专业外语
|
学科建设
|
UPMC
国际直通
推广专栏
安必平细
|
吴秉铨基
|
兰丁AI
桂林会议
|
八周年庆
|
庆典征文
商家活动
|
文章投稿
|
咨询会诊
帮助管理
求助答疑
|
版务管理
|
网站管理
全坛搜索
系统病理
专科病理
细胞病理
读片讨论
病理技术
学术交流
推广专栏
帮助管理
文娱讨论
自建讨论
文字版
立即发帖
当前位置:
讨论区
>
推广栏目:
吴秉铨基金
兰丁细胞
公告:
《经典案例学习》汇总贴
[2017-05-08]
上传病例基本要求
[2012-04-11]
会员中心
共1页/2条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跳
回复:2 阅读:5458
华人病理学家刘劲松教授
197
离线
帖子:4781
粉蓝豆:803
经验:5032
注册时间:2006-09-12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09-08-09 22:19
|
举报
|
关注(
0
)
浏览排序
[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漫漫求知路
作者:费江枫 来源:《生命世界》 发布者:
刘斌
类别:专家综述 日期: 2005-05-16 今日/总浏览: 2/3046
1999年,作为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终身教授参加国际会议。
——刘劲松访谈
填志愿的时候母亲说读医学院也不错,以后家里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不用求人了,我就填了一个医学院的志愿,没想到最后真的成了一名医学院的学生,从此走上了医学的不悔路(小标题)(图6)
《生命世界》:刘先生,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杂志的采访。您看从哪儿谈起呢,要不先谈谈出国前的经历吧。
刘劲松(以下简称刘):可以,我1962年出生在苏北扬州地区黄桥镇。黄桥是当年新四军打仗的地方,也小有名气,著名的黄桥烧饼就是在这里起源的。父亲在离黄桥十几里的南沙乡公社当教师,我从小就跟着他,在南沙乡一直读到初中。
《生命世界》:您能不能谈谈当时高考的事。
刘:我读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国家开始着手对高考进行改革。到1978年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届招生。可是临近高考,连复习的书都找不到。我们所学的那些高中的教材都是一些教你怎么开拖拉机,怎么种水稻等,和考试一点关系都没有。当时有一套文化大革命之前的高中教材《数理化自学丛书》,非常抢手,只能邮购,但是还很难买到,幸好我家里最后还是帮我买到了一套。(图1)
那时白天在学校上课,看原先的高中教材;晚上就在那里苦读《数理化自学丛书》,跟老师在一起做题目。我父亲跟其他老师关系比较好,而且我也很用功,所以他们都很乐于指导我。大家都没有基础,可以说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我比较幸运,有很多位老师帮助我。真的很感谢那些老师,那年我的高考成绩在黄桥地区排第一,被录取到上海第一医学院读书,也就是后来的上海医科大学。1992年与复旦大学合并后改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生命世界》: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医学呢,像您父亲是学中文的,按理说子承父业,可能会选择一些文科专业,为什么您最后会决定学医呢?
刘:在我们那个时代,信息不像现在这么灵通,自己也不懂具体怎么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家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我就决定向理工科方向发展。到了填志愿的时候我母亲说读医学院也不错,以后家里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不用求人了,我就填了一个医学院的志愿,没想到最后真的成为了一名医学院的学生,从此走上了医学的不悔路。(背景)
在那个时候中美之间交流很少,像中美联合考试这种每年招收出国留学的考试就只有这么一次。可能幸运之神又一次垂青了我,我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小标题)
《生命世界》:您能不能讲一讲您在医学院的学习生活?
刘:刚到医学院的时候,我就被所学的东西迷住了,觉得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上病理课的时候,在显微镜下看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肿瘤细胞,觉得它们很奇怪,很有意思。毕业临床实习时我又接触了许多真正患有癌症的病人,对肿瘤的认识又更深了一步。(图2)
《生命世界》:您是怎样走出国门的呢?
刘:上世纪80年代改革刚刚开放的时候,为了培养我国的科学研究型人才,中国与多个国家合作,派出了大量留学生。生物方面就是吴瑞教授倡议的中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这一项目自1981年开始连续8年共派出425人,如今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像现在的王晓东(美国科学院院士)等。我1983年通过的考试。那次考试确实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应该知道在那个时候中美之间交流很少,像中美联合考试这种每年都招收50~60人出国留学的考试就只有这么一次。可能幸运之神又一次垂青了我,我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图3)
《生命世界》:您当时在美国上的第一个学校是印地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是怎么联系上的呢?
刘:我在CUSBEA的成绩是前十名,当时前十名由国家付第一年的费用,招生委员会会帮你联系学校。当时他们把我向五个学校推荐,有教授帮你写推荐信,最后印地安纳大学表示愿意接收,我就到了印地安纳。其实美国那边的大学也很希望有人帮他们选,因为要他们选中国学生的话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选。
《生命世界》:在印地安纳大学的时候,您在生物方面做了那些研究呢?
刘:我刚开始做生物研究时,跟的第一位导师在分子生物学上有很深造诣。当时他在分子生物学上的认识是最前沿的,我在他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不过最重要的是他教会我怎么做实验。(图4)
《生命世界》:您后来从印地安纳大学转到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在那儿您做的又是哪方面的研究呢?
刘:主要是做基因调控,即生殖细胞的基因调控、糖尿病基因及葡萄糖代谢的调控的基因。那是我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经过了一年的基础学习之后,我的导师,当时的生化系主任Richard Hansen不再对我的实验做详细的规划,只要求在一个大范围内做实验,让我们学到怎样独立,怎样汲取经验。我博士毕业以后,在密西根大学做了两年的博士后,从事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研究。
《生命世界》:您在美国读书期间好像拿到了行医执照,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刘:我是在中国医学院毕业,具有医学院毕业的背景,按照美国职业组成的话,在美国只有医学院大学毕业才能有资格当医生,但只要你能通过美国同等学历考试,美国医学系统就承认你的毕业文凭。不过要想得到行医执照,你还得像美国人一样通过美国的考试。美国的医学执照考试分三步: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及临床技能。每步考两天,有800多道选择题,确实是比较难的考试,但我还是把这一关通过了。我在读博士后的时候觉得为了以后的工作应该拥有一份行医执照,而且我觉得就是光做生物基础研究而没有与临床医学结合起来的话,相对来说就会有所局限。后来我就在纽约大学做了五年的病理专科住院医生。(图5)
《生命世界》:您觉得这五年在研究方面对您有什么帮助吗?
刘:这五年我虽然没有做研究,但是学到好多做研究所学不到的东西。主要是对病人的诊断,我对于癌症是什么样子,显微镜下是什么样子,病人又是怎么样子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这么五年下来,我获得了不少经验,特别是肿瘤学的临床知识,对于我日后的研究工作帮助非常大。
你如果做一个东西,一开始没人关心,但你经过努力,把它做出来,发表了,让大家看到了这里面的意义,引导大家都跟着你做。我想,这才是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小标题)
《生命世界》:您后来从住院医生转到安德森医学研究中心(M. D. Anderson)做教授,您为什么当时做出这样一个选择?
刘:我在博士阶段发过很多的论文,而美国医学院的毕业生往往没有论文和研究经验。所以当我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很多研究机构都愿意提供一份工作。我对癌症研究领域比较感兴趣,安德森癌症中心当时在美国癌症研究方面排名第一,并且愿意向我提供大约40万美元的启动基金,同时它的环境比其他大学要好。于是我决定到这里来。(图7)
《生命世界》:您能大概介绍一下您的研究工作吗?
刘:目前在临床方面我们主要是妇科肿瘤的诊断。所有到安德森癌症中心来的患妇科肿瘤患者包括卵巢癌、宫颈癌等的患者都要在我们这里做诊断。我们就相当于外科医生的眼睛一样。病人在做手术,我们就配合做冰冻切片,然后告诉医生这个是肿瘤,那个不是肿瘤。在手术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这个肿瘤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带动外科医生当场决定手术方案。总的来说,这种工作很刺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同时也负有很大的责任。
在研究领域,我们已经成功的建立了一个人体上皮卵巢癌模型。
卵巢癌是妇科当中最恶性的一种肿瘤,它的发病机理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决定先从这方面开始入手。从正常上皮细胞到肿瘤细胞的突变是由于基因变异引起的,但哪些基因的变异导致卵巢癌发生?这些基因的变异又是怎样把正常细胞变成肿瘤细胞的?这些问题都还没弄清楚。一旦我们搞清楚了这些步骤之后,就可以把每一步的特异性抑制物找出来,抑制肿瘤的生成。(图9)
别人开始是用小鼠细胞做模型,但我们开始用的细胞就是人的细胞。我们先在体外培养,再把致癌基因加进去;或者先把抑癌基因功能抑制住或删除掉,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添加进去,看细胞的变化。最后把正常的细胞拿到老鼠体内变成肿瘤细胞。这样花了4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建立了第一个人体上皮卵巢癌模型,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人体卵巢上皮建立的卵巢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能够比较简单的验证哪个基因对细胞癌变起作用,现在我们正在进一步的修改这个模型。(图8)
《生命世界》:您发表了这么多篇论文,觉得哪一篇是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力的?
刘:是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发表的一篇关于我们的卵巢癌模型的论文。我们觉得这个做出来之后,对很多的肿瘤疾病,尤其对卵巢癌的发病机理研究起的作用非常大。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很多实验室都在问我们要细胞,基本上世界上主要的做卵巢癌的实验室都有我们的细胞。这表明你真正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东西。
你如果做一个东西,一开始没人关心,但你经过努力,把它做出来,发表了,让大家看到了这里面的意义,引导大家都跟着你做。我想,这才是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这样才能引领科学的潮流,在科学界形成真正的影响。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现在面临的挑战还很多。
《生命世界》:对未来您有什么打算吗?
刘:卵巢癌是在妇科肿瘤当中最恶性的一种肿瘤,我希望在今后20年中能够真正的了解卵巢癌是怎么产生的。作为一个妇科病理的医生,如果在我一生当中,能把对卵巢癌的发病机理的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找到一种新的诊断指标的话,那我就觉得这一生的工作就是值得的了。另外一个我很想做的事就是积极促进美中医学交流,把中国的医学事业,特别是病理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生命世界里的未解之谜有很多很多,如果能解决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我的荣耀。医学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希望能为中国医学与世界接轨做一些有益的事(小标题)
《生命世界》:我们谈了您过去的一些经历,现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家庭吗?
刘:我太太是我的中学同学,是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的毕业生,在美国密西根拿的博士学位。目前在安德森癌症中心下属的一个拥有14000人的肿瘤研究中心工作。我现在有两个孩子,大孩子今年13岁,喜欢拉小提琴;小的孩子今年9岁,叫本,现在在学钢琴。我父母和两个妹妹全家都住在南京,每次我回国的时候都回去看望他们。(图10)
《生命世界》:您对于孩子们的未来有什么设想呢?
刘:现在反正他们还小,基本上还没有什么设想。他们若喜欢学医的话我还是很支持的,但是还要看将来行不行。我觉得学医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做临床,你可以帮助病人,解决他们的一些痛苦;做研究,又可以解决人类在探索道路的一些问题。
《生命世界》:那么,您平时除了研究外,还有什么别的兴趣爱好呢?
刘:平时的话我喜欢打篮球,周末有时候会去钓鱼。我也很喜欢滑雪,冬天来的时候,我们全家会一块去滑雪。
《生命世界》:谢谢您,最后您能对我们的读者说点什么嘛?
刘: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及两个妹妹小时候对我的支持,在很贫困的情况下把我抚养长大;我很感谢我中小学的老师所给的帮助,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的今天。生命世界里的未解之谜有很多很多,如果能解决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我的荣耀。医学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希望能为中国医学与世界接轨做一些有益的事。(图11)
(责编 刘超 邹星)
背景资料:刘劲松和他的研究成就
刘劲松教授生于1962年,家住苏北扬州地区的黄桥镇西寺桥街村朱家庄,从小随父亲在南沙乡读书。1976年初中毕业,回原籍被“推荐”到黄桥中学读高中。1978年参加全国高校招生考试,以黄桥镇高考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上海第一医学院录取(现改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83年报考上海第一医学院生化研究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参加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收出国研究生(CUSBEA)的考试,录取后公费前往美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美国获得双博士学位(医学博士和生物化学博士),并通过了美国卫生部的国家考试,拿到了美国的医生执照。
刘劲松教授现任职于美国肿瘤学科排名第一的M.D.安德森(M.D.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妇科病理的临床诊断和癌症发病机理的临床研究。在临床上诊断了上千妇科肿瘤,培训了上百名病理科医生,并指导博士生及博士后对癌症机理和治疗的研究。他的实验室现已成为世界上癌症研究领域最活跃的实验室之一,在世界最著名的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近70篇研究论文及80多篇国际会议摘要。最近又成功地在小鼠身上建立了利用癌症基因将人体正常卵巢上皮细胞转成癌症细胞的模型,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著名的癌症研究杂志上,为人类最终攻克谈虎色变的癌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而获得了美国癌症协会研究基金将及其他多项国家科研基金。
近年来,他多次被邀请在世界性的学术会议上报告学术成果,亦被国内上海肿瘤研究所及肿瘤医院等多家单位邀请作学术报告。2004年7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华人生命科学家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专题发言。他同时是中国国家自然基金会邀请的临床学科的基金发放评委之一。刘劲松的太太杨碧君博士,也在同一研究所工作,有两个孩子,分别在休斯敦上小学和中学。
作者: 费江枫
来源: 《生命世界》
发布者:
刘斌
onclick
=window.close() type=button value=关闭窗口>
本站有关声明:
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信息均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注明了出处,转载是为了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不意味着本站和相关主办单位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作为非赢利性公益网站,本站转载相关信息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不承担相关责任。限于本站人力资源,需要了解有关信息的具体情况请与原始来源媒体或相关的涉及单位联系。如其他媒体、网站引用本站发布的转载信息必须注明其真实的“来源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不承担相应的后果。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真实性等问题,请作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立即通知本站撤销相应文章。
特此声明。如对本站信息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info@biotech.org.cn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 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
漫漫求知路
作者:费江枫 来源:《生命世界》 发布者:
刘斌
类别:专家综述 日期: 2005-05-16 今日/总浏览: 2/3046
1999年,作为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终身教授参加国际会议。
——刘劲松访谈
填志愿的时候母亲说读医学院也不错,以后家里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不用求人了,我就填了一个医学院的志愿,没想到最后真的成了一名医学院的学生,从此走上了医学的不悔路(小标题)(图6)
《生命世界》:刘先生,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杂志的采访。您看从哪儿谈起呢,要不先谈谈出国前的经历吧。
刘劲松(以下简称刘):可以,我1962年出生在苏北扬州地区黄桥镇。黄桥是当年新四军打仗的地方,也小有名气,著名的黄桥烧饼就是在这里起源的。父亲在离黄桥十几里的南沙乡公社当教师,我从小就跟着他,在南沙乡一直读到初中。
《生命世界》:您能不能谈谈当时高考的事。
刘:我读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国家开始着手对高考进行改革。到1978年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届招生。可是临近高考,连复习的书都找不到。我们所学的那些高中的教材都是一些教你怎么开拖拉机,怎么种水稻等,和考试一点关系都没有。当时有一套文化大革命之前的高中教材《数理化自学丛书》,非常抢手,只能邮购,但是还很难买到,幸好我家里最后还是帮我买到了一套。(图1)
那时白天在学校上课,看原先的高中教材;晚上就在那里苦读《数理化自学丛书》,跟老师在一起做题目。我父亲跟其他老师关系比较好,而且我也很用功,所以他们都很乐于指导我。大家都没有基础,可以说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我比较幸运,有很多位老师帮助我。真的很感谢那些老师,那年我的高考成绩在黄桥地区排第一,被录取到上海第一医学院读书,也就是后来的上海医科大学。1992年与复旦大学合并后改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生命世界》: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医学呢,像您父亲是学中文的,按理说子承父业,可能会选择一些文科专业,为什么您最后会决定学医呢?
刘:在我们那个时代,信息不像现在这么灵通,自己也不懂具体怎么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家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我就决定向理工科方向发展。到了填志愿的时候我母亲说读医学院也不错,以后家里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不用求人了,我就填了一个医学院的志愿,没想到最后真的成为了一名医学院的学生,从此走上了医学的不悔路。(背景)
在那个时候中美之间交流很少,像中美联合考试这种每年招收出国留学的考试就只有这么一次。可能幸运之神又一次垂青了我,我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小标题)
《生命世界》:您能不能讲一讲您在医学院的学习生活?
刘:刚到医学院的时候,我就被所学的东西迷住了,觉得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上病理课的时候,在显微镜下看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肿瘤细胞,觉得它们很奇怪,很有意思。毕业临床实习时我又接触了许多真正患有癌症的病人,对肿瘤的认识又更深了一步。(图2)
《生命世界》:您是怎样走出国门的呢?
刘:上世纪80年代改革刚刚开放的时候,为了培养我国的科学研究型人才,中国与多个国家合作,派出了大量留学生。生物方面就是吴瑞教授倡议的中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这一项目自1981年开始连续8年共派出425人,如今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像现在的王晓东(美国科学院院士)等。我1983年通过的考试。那次考试确实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应该知道在那个时候中美之间交流很少,像中美联合考试这种每年都招收50~60人出国留学的考试就只有这么一次。可能幸运之神又一次垂青了我,我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图3)
《生命世界》:您当时在美国上的第一个学校是印地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是怎么联系上的呢?
刘:我在CUSBEA的成绩是前十名,当时前十名由国家付第一年的费用,招生委员会会帮你联系学校。当时他们把我向五个学校推荐,有教授帮你写推荐信,最后印地安纳大学表示愿意接收,我就到了印地安纳。其实美国那边的大学也很希望有人帮他们选,因为要他们选中国学生的话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选。
《生命世界》:在印地安纳大学的时候,您在生物方面做了那些研究呢?
刘:我刚开始做生物研究时,跟的第一位导师在分子生物学上有很深造诣。当时他在分子生物学上的认识是最前沿的,我在他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不过最重要的是他教会我怎么做实验。(图4)
《生命世界》:您后来从印地安纳大学转到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在那儿您做的又是哪方面的研究呢?
刘:主要是做基因调控,即生殖细胞的基因调控、糖尿病基因及葡萄糖代谢的调控的基因。那是我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经过了一年的基础学习之后,我的导师,当时的生化系主任Richard Hansen不再对我的实验做详细的规划,只要求在一个大范围内做实验,让我们学到怎样独立,怎样汲取经验。我博士毕业以后,在密西根大学做了两年的博士后,从事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研究。
《生命世界》:您在美国读书期间好像拿到了行医执照,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刘:我是在中国医学院毕业,具有医学院毕业的背景,按照美国职业组成的话,在美国只有医学院大学毕业才能有资格当医生,但只要你能通过美国同等学历考试,美国医学系统就承认你的毕业文凭。不过要想得到行医执照,你还得像美国人一样通过美国的考试。美国的医学执照考试分三步: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及临床技能。每步考两天,有800多道选择题,确实是比较难的考试,但我还是把这一关通过了。我在读博士后的时候觉得为了以后的工作应该拥有一份行医执照,而且我觉得就是光做生物基础研究而没有与临床医学结合起来的话,相对来说就会有所局限。后来我就在纽约大学做了五年的病理专科住院医生。(图5)
《生命世界》:您觉得这五年在研究方面对您有什么帮助吗?
刘:这五年我虽然没有做研究,但是学到好多做研究所学不到的东西。主要是对病人的诊断,我对于癌症是什么样子,显微镜下是什么样子,病人又是怎么样子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这么五年下来,我获得了不少经验,特别是肿瘤学的临床知识,对于我日后的研究工作帮助非常大。
你如果做一个东西,一开始没人关心,但你经过努力,把它做出来,发表了,让大家看到了这里面的意义,引导大家都跟着你做。我想,这才是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小标题)
《生命世界》:您后来从住院医生转到安德森医学研究中心(M. D. Anderson)做教授,您为什么当时做出这样一个选择?
刘:我在博士阶段发过很多的论文,而美国医学院的毕业生往往没有论文和研究经验。所以当我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很多研究机构都愿意提供一份工作。我对癌症研究领域比较感兴趣,安德森癌症中心当时在美国癌症研究方面排名第一,并且愿意向我提供大约40万美元的启动基金,同时它的环境比其他大学要好。于是我决定到这里来。(图7)
《生命世界》:您能大概介绍一下您的研究工作吗?
刘:目前在临床方面我们主要是妇科肿瘤的诊断。所有到安德森癌症中心来的患妇科肿瘤患者包括卵巢癌、宫颈癌等的患者都要在我们这里做诊断。我们就相当于外科医生的眼睛一样。病人在做手术,我们就配合做冰冻切片,然后告诉医生这个是肿瘤,那个不是肿瘤。在手术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这个肿瘤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带动外科医生当场决定手术方案。总的来说,这种工作很刺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同时也负有很大的责任。
在研究领域,我们已经成功的建立了一个人体上皮卵巢癌模型。
卵巢癌是妇科当中最恶性的一种肿瘤,它的发病机理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决定先从这方面开始入手。从正常上皮细胞到肿瘤细胞的突变是由于基因变异引起的,但哪些基因的变异导致卵巢癌发生?这些基因的变异又是怎样把正常细胞变成肿瘤细胞的?这些问题都还没弄清楚。一旦我们搞清楚了这些步骤之后,就可以把每一步的特异性抑制物找出来,抑制肿瘤的生成。(图9)
别人开始是用小鼠细胞做模型,但我们开始用的细胞就是人的细胞。我们先在体外培养,再把致癌基因加进去;或者先把抑癌基因功能抑制住或删除掉,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添加进去,看细胞的变化。最后把正常的细胞拿到老鼠体内变成肿瘤细胞。这样花了4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建立了第一个人体上皮卵巢癌模型,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人体卵巢上皮建立的卵巢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能够比较简单的验证哪个基因对细胞癌变起作用,现在我们正在进一步的修改这个模型。(图8)
《生命世界》:您发表了这么多篇论文,觉得哪一篇是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力的?
刘:是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发表的一篇关于我们的卵巢癌模型的论文。我们觉得这个做出来之后,对很多的肿瘤疾病,尤其对卵巢癌的发病机理研究起的作用非常大。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很多实验室都在问我们要细胞,基本上世界上主要的做卵巢癌的实验室都有我们的细胞。这表明你真正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东西。
你如果做一个东西,一开始没人关心,但你经过努力,把它做出来,发表了,让大家看到了这里面的意义,引导大家都跟着你做。我想,这才是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这样才能引领科学的潮流,在科学界形成真正的影响。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现在面临的挑战还很多。
《生命世界》:对未来您有什么打算吗?
刘:卵巢癌是在妇科肿瘤当中最恶性的一种肿瘤,我希望在今后20年中能够真正的了解卵巢癌是怎么产生的。作为一个妇科病理的医生,如果在我一生当中,能把对卵巢癌的发病机理的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找到一种新的诊断指标的话,那我就觉得这一生的工作就是值得的了。另外一个我很想做的事就是积极促进美中医学交流,把中国的医学事业,特别是病理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生命世界里的未解之谜有很多很多,如果能解决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我的荣耀。医学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希望能为中国医学与世界接轨做一些有益的事(小标题)
《生命世界》:我们谈了您过去的一些经历,现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家庭吗?
刘:我太太是我的中学同学,是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的毕业生,在美国密西根拿的博士学位。目前在安德森癌症中心下属的一个拥有14000人的肿瘤研究中心工作。我现在有两个孩子,大孩子今年13岁,喜欢拉小提琴;小的孩子今年9岁,叫本,现在在学钢琴。我父母和两个妹妹全家都住在南京,每次我回国的时候都回去看望他们。(图10)
《生命世界》:您对于孩子们的未来有什么设想呢?
刘:现在反正他们还小,基本上还没有什么设想。他们若喜欢学医的话我还是很支持的,但是还要看将来行不行。我觉得学医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做临床,你可以帮助病人,解决他们的一些痛苦;做研究,又可以解决人类在探索道路的一些问题。
《生命世界》:那么,您平时除了研究外,还有什么别的兴趣爱好呢?
刘:平时的话我喜欢打篮球,周末有时候会去钓鱼。我也很喜欢滑雪,冬天来的时候,我们全家会一块去滑雪。
《生命世界》:谢谢您,最后您能对我们的读者说点什么嘛?
刘: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及两个妹妹小时候对我的支持,在很贫困的情况下把我抚养长大;我很感谢我中小学的老师所给的帮助,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的今天。生命世界里的未解之谜有很多很多,如果能解决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我的荣耀。医学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希望能为中国医学与世界接轨做一些有益的事。(图11)
(责编 刘超 邹星)
背景资料:刘劲松和他的研究成就
刘劲松教授生于1962年,家住苏北扬州地区的黄桥镇西寺桥街村朱家庄,从小随父亲在南沙乡读书。1976年初中毕业,回原籍被“推荐”到黄桥中学读高中。1978年参加全国高校招生考试,以黄桥镇高考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上海第一医学院录取(现改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83年报考上海第一医学院生化研究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参加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收出国研究生(CUSBEA)的考试,录取后公费前往美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美国获得双博士学位(医学博士和生物化学博士),并通过了美国卫生部的国家考试,拿到了美国的医生执照。
刘劲松教授现任职于美国肿瘤学科排名第一的M.D.安德森(M.D.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妇科病理的临床诊断和癌症发病机理的临床研究。在临床上诊断了上千妇科肿瘤,培训了上百名病理科医生,并指导博士生及博士后对癌症机理和治疗的研究。他的实验室现已成为世界上癌症研究领域最活跃的实验室之一,在世界最著名的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近70篇研究论文及80多篇国际会议摘要。最近又成功地在小鼠身上建立了利用癌症基因将人体正常卵巢上皮细胞转成癌症细胞的模型,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著名的癌症研究杂志上,为人类最终攻克谈虎色变的癌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而获得了美国癌症协会研究基金将及其他多项国家科研基金。
近年来,他多次被邀请在世界性的学术会议上报告学术成果,亦被国内上海肿瘤研究所及肿瘤医院等多家单位邀请作学术报告。2004年7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华人生命科学家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专题发言。他同时是中国国家自然基金会邀请的临床学科的基金发放评委之一。刘劲松的太太杨碧君博士,也在同一研究所工作,有两个孩子,分别在休斯敦上小学和中学。
作者: 费江枫
来源: 《生命世界》
发布者:
刘斌
onclick
=window.close() type=button value=关闭窗口>
本站有关声明:
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信息均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注明了出处,转载是为了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不意味着本站和相关主办单位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作为非赢利性公益网站,本站转载相关信息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不承担相关责任。限于本站人力资源,需要了解有关信息的具体情况请与原始来源媒体或相关的涉及单位联系。如其他媒体、网站引用本站发布的转载信息必须注明其真实的“来源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不承担相应的后果。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真实性等问题,请作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立即通知本站撤销相应文章。
特此声明。如对本站信息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info@biotech.org.cn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5 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
标签:
本帖最后由 于 2009-08-09 22:19:00 编辑
0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添加参考诊断
×
参考诊断
197
离线
帖子:4781
粉蓝豆:803
经验:5032
注册时间:2006-09-12
加关注
|
发消息
1 楼 发表于
2009-08-09 23:06:00
举报
|
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图1
图1
0
回复
收起回复
我来说一句
最多可输入
100
个汉字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芳芸
离线
帖子:1045
粉蓝豆:26
经验:2660
注册时间:2009-08-02
加关注
|
发消息
2 楼 发表于
2009-08-10 21:20:00
举报
|
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图1
图1
0
回复
收起回复
我来说一句
最多可输入
100
个汉字
让每一家医院都拥有精细化亚专科服务;让人人享有便捷、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服务。 疑难会诊咨询热线400-0098-600 柳芳芸 15968153692。
回复:2 阅读:5458
共1页/2条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跳
【免责声明】
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p> </p>
您最多可输入
10000
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图片:
名称:
描述: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国际病理学会
中国远程病理中心
病理学园地
中国医师学会病理科医师分会
中华病理技术网站
IACP
美加病理学学会
CAPA
美国临床病理学学会
美国研究病理学学会
台湾病理学会
美国病理学主任联合会
美国病理学家学会
中国妇产科在线
中国病理学网
中国妇产科网
东京大学病理学系
皇家奥亚病理医师学院
Cancer Cytopathology
Royal College of Pathologists
台北医科大学病理科
好大夫在线
烟台健康网
中华医学信息网
影像园
爱查快递
脊椎病
白天使
广西健康网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