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卫生部陈竺部长在2009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指出:病理、传染、康复、临床营养等部分学科日渐萎缩,技术水平落后,服务能力降低,成为医疗服务“木桶”中的“短板”。钟南山院士所说,临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作为基层医院的病理工作者,感触甚多,信手拈来,不妥之处,希望批评指正。结合当前基层病理工作的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待病理工作的春天早日到来。
病理学是在人类探索和认识自身疾病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目前病理学已经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能够从人类遗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去认识疾病,发现疾病的起因,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类诊断、预防、治疗疾病的水平。任何疾病的有效治疗来源于正确诊断,目前医院所有诊断手段中首推病理诊断准确率高,病理诊断的生命是准确与及时。例如一个肿大的淋巴结到底是炎症?转移性肿瘤?淋巴瘤?还是其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检测手段能得出正确的诊断,只有依靠病理诊断,什么高科技也代替不了病理诊断,就像电脑代替不了人脑。
病理科的工作从接收临床医师手术切取或各种内窥镜钳取的活体组织(标本)开始。接受标本后开始编号、登记、观察描述、取材(如手术切除大标本,每个标本需从不同部位取组织块,其量视标本大小和性质而异,少则5-6块,多则20块以上)、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和染色等十多个步骤(仅在自动脱水机上从固定到浸蜡就要经过12个步骤)历时24--72小时不等,才能制出一张常规HE染色切片。切片经初诊、复诊后输入计算机病理图文管理系统,打印出诊断报告。制作切片的过程是繁重的手工操作(仅自动脱水机是半自动化),对切片在显微镜下的观察描述得出诊断是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除病理学和临床知识外需要经验和判断能力。临床医师收到的每一份病理诊断报告中都凝聚着病理技术的繁重操作和病理诊断的复杂劳动。非病理人都说病理工作舒服,只有病理人才知此中的艰辛。多数医院病理科发展赶不上临床发展的需要,省级以上医院病理科一般不超过10人,地区级中等医院在5人左右,县级医院大多1至2人。如此少的人力连完成最起码得常规工作都不足;其次,病理科医师、技师大多数是由其他专业改行而来,并不是选优。
据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关于《国内十三省市629家二、三级医院病理科现状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绝大多数二级医院外检量不足,细胞学检查量太少,又不具备开展免疫组织化学的条件;设备及用房等硬件条件不足,人员构成不合理,因此诊断质量不高是必然的结果,在当前种种压力下面临生存问题。这些二级医院病理医生技术人员不仅收入低,他们的晋升更困难。国家评定医院级别使许多基层医院都设有病理科,从普及诊断病理来说是件好事,但他们的处境如此困难,其前途和出路何在?我国当前各级医院病理科,尤其是基层医院病理科面临的严重妨碍我国临床医学事业健康发展的诸多紧迫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重视并加以改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才能成功。针对实际提出我的看法:1、建立病理人员的准入制度,严格准入条件,宁缺毋滥,手术科规模过小的医院不应该成立病理科;不具备条件的病理科应该关门,与其抱怨自己的收入和地位低,不如看看律师为何收入高,就是因为律师的准入条件高。要制定病理人员的准入和管理制度,并经过严格考核,具备所需的病理知识和技能。2、争取专业执照,成立地区性临床病理中心,以解决局部地区的病理业务,由具备病理学主治医师职称者出具病理诊断报告。县级医院(包括中医院)开展病理检查应有专职病理医师,最低条件应是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历以上,并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不能由检验人员兼任。3、地市级医院应鼓励开展免疫组化、冰冻切片、特殊染色、液基细胞学等检查,既然大多数医院给临床医师有业务提成,也应给病理人员有提成,调整分配制度,让病理人员获得合理的报酬,体现劳动技术价值,留着病理人才,吸引病理从业人才,改变病理人才后继无人的现状。4、等级医院评审要有病理专家参与,对于弄虚作假的医院应该“一票否决”。5、建立国家、省级和地区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病理质量控制标准,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和改进工作。6、在有条件的三甲医院病理科或医科大学病理学系建立病理医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可设立病理技术专业,培养病理技术人才。可以参照美国和香港等地的做法,建立中国病理医师培训学院十分必要。对现从事病理工作的基层人员采用一年的规范化培训,以学习和掌握病理学的新进展、新理论和应用新技术为主。对培训学员通过考试和综合考评,合格者由卫生部授权的部门签发“病理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作为从事病理工作的资质。
作为医学领域幕后默默工作的病理人,我们的责任就是在繁重复杂的病理工作中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乐于奉献,以准确、及时的工作期待病理人的春天。
最近看到卫生部陈竺部长在2009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指出:病理、传染、康复、临床营养等部分学科日渐萎缩,技术水平落后,服务能力降低,成为医疗服务“木桶”中的“短板”。钟南山院士所说,临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作为基层医院的病理工作者,感触甚多,信手拈来,不妥之处,希望批评指正。结合当前基层病理工作的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待病理工作的春天早日到来。
病理学是在人类探索和认识自身疾病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目前病理学已经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能够从人类遗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去认识疾病,发现疾病的起因,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类诊断、预防、治疗疾病的水平。任何疾病的有效治疗来源于正确诊断,目前医院所有诊断手段中首推病理诊断准确率高,病理诊断的生命是准确与及时。例如一个肿大的淋巴结到底是炎症?转移性肿瘤?淋巴瘤?还是其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检测手段能得出正确的诊断,只有依靠病理诊断,什么高科技也代替不了病理诊断,就像电脑代替不了人脑。
病理科的工作从接收临床医师手术切取或各种内窥镜钳取的活体组织(标本)开始。接受标本后开始编号、登记、观察描述、取材(如手术切除大标本,每个标本需从不同部位取组织块,其量视标本大小和性质而异,少则5-6块,多则20块以上)、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和染色等十多个步骤(仅在自动脱水机上从固定到浸蜡就要经过12个步骤)历时24--72小时不等,才能制出一张常规HE染色切片。切片经初诊、复诊后输入计算机病理图文管理系统,打印出诊断报告。制作切片的过程是繁重的手工操作(仅自动脱水机是半自动化),对切片在显微镜下的观察描述得出诊断是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除病理学和临床知识外需要经验和判断能力。临床医师收到的每一份病理诊断报告中都凝聚着病理技术的繁重操作和病理诊断的复杂劳动。非病理人都说病理工作舒服,只有病理人才知此中的艰辛。多数医院病理科发展赶不上临床发展的需要,省级以上医院病理科一般不超过10人,地区级中等医院在5人左右,县级医院大多1至2人。如此少的人力连完成最起码得常规工作都不足;其次,病理科医师、技师大多数是由其他专业改行而来,并不是选优。
据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关于《国内十三省市629家二、三级医院病理科现状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绝大多数二级医院外检量不足,细胞学检查量太少,又不具备开展免疫组织化学的条件;设备及用房等硬件条件不足,人员构成不合理,因此诊断质量不高是必然的结果,在当前种种压力下面临生存问题。这些二级医院病理医生技术人员不仅收入低,他们的晋升更困难。国家评定医院级别使许多基层医院都设有病理科,从普及诊断病理来说是件好事,但他们的处境如此困难,其前途和出路何在?我国当前各级医院病理科,尤其是基层医院病理科面临的严重妨碍我国临床医学事业健康发展的诸多紧迫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重视并加以改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才能成功。针对实际提出我的看法:1、建立病理人员的准入制度,严格准入条件,宁缺毋滥,手术科规模过小的医院不应该成立病理科;不具备条件的病理科应该关门,与其抱怨自己的收入和地位低,不如看看律师为何收入高,就是因为律师的准入条件高。要制定病理人员的准入和管理制度,并经过严格考核,具备所需的病理知识和技能。2、争取专业执照,成立地区性临床病理中心,以解决局部地区的病理业务,由具备病理学主治医师职称者出具病理诊断报告。县级医院(包括中医院)开展病理检查应有专职病理医师,最低条件应是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历以上,并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不能由检验人员兼任。3、地市级医院应鼓励开展免疫组化、冰冻切片、特殊染色、液基细胞学等检查,既然大多数医院给临床医师有业务提成,也应给病理人员有提成,调整分配制度,让病理人员获得合理的报酬,体现劳动技术价值,留着病理人才,吸引病理从业人才,改变病理人才后继无人的现状。4、等级医院评审要有病理专家参与,对于弄虚作假的医院应该“一票否决”。5、建立国家、省级和地区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病理质量控制标准,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和改进工作。6、在有条件的三甲医院病理科或医科大学病理学系建立病理医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可设立病理技术专业,培养病理技术人才。可以参照美国和香港等地的做法,建立中国病理医师培训学院十分必要。对现从事病理工作的基层人员采用一年的规范化培训,以学习和掌握病理学的新进展、新理论和应用新技术为主。对培训学员通过考试和综合考评,合格者由卫生部授权的部门签发“病理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作为从事病理工作的资质。
作为医学领域幕后默默工作的病理人,我们的责任就是在繁重复杂的病理工作中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乐于奉献,以准确、及时的工作期待病理人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