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dychocolate 离线
2006年9月14-16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通过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类,按照病变部位分为胃窦胃炎、胃体胃炎和全胃炎。有少部分是特殊类型胃炎,如化学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肉芽肿性胃炎、嗜酸细胞性胃炎、胶原性胃炎、放射性胃炎、感染性(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胃炎和Ménétrier病。
诊断应包括部位分布特征和组织学变化程度,有病因可循的要报告病因。胃窦和胃体炎症程度相差二级或以上时,加上“为主”修饰词,如“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窦为主”。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只要慢性胃炎的病理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而不管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和程度。临床医师可根据病理结果并结合内镜所见,最后作出萎缩范围和程度的判断。
萎缩程度以胃固有腺减少各1/3来计算。轻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不超过原有腺体的1/3;中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介于原有腺体的1/3~2/3之间;重度:固有腺体数减少超过2/3,仅残留少数腺体,甚至完全消失。局限于胃小凹区域的肠化不能算萎缩。黏膜层出现淋巴滤泡不算萎缩,应观察其周围区域的腺体情况来决定。一切原因引起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都可造成腺体数量减少,如取自溃疡边缘的活检,不一定就是萎缩性胃炎。标本过浅未达黏膜肌层者可参考黏膜层腺体大小和密度以及间质反应情况推断是否萎缩,同时加上取材过浅的评注,提醒临床仅供参考。
纪小龙老师曾经在一篇帖子中写道:
什么是“萎缩”?
看见有的胃镜-病理报告为:“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
这是不对的。因为胃粘膜萎缩的定义是“固有腺的减少”(固有腺是指胃粘膜的原有腺体---幽门腺、胃体腺)既然已经见到“中度肠上皮化生”了,那就是固有腺减少一半了呀,那怎么不是萎缩呢?肠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不是胃固有腺体,因此尽管胃腺体数量未减少,但也属萎缩呀。
此外,活检组织太浅,组织包埋方向不当等因素,切片上没看到粘膜全层时不能做出萎缩有无的判断。
如果2块、3块组织中仅一块见萎缩,怎么报?
根据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萎缩呈灶状分布的特点,即使活检块数少,但只要病理活检发现有萎缩,就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但需注意取材于糜烂或溃疡边缘的组织多为修复性腺体,易当成萎缩。
胃镜能不能诊断萎缩?
直到现在,消化界的同仁都还认为: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仍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即胃固有腺体有减少时才能确诊。凭内镜发现黏膜下血管显露、皱襞变平甚至消失,或者黏膜呈颗粒或小结节状,而无病理组织学依据时,不能肯定为萎缩,还是要按照病理学依据诊断萎缩性胃炎。胃镜取材要取胃角和胃体下部小弯侧。这是因为萎缩或肠化生经常以胃角部最重,该部位也是不典型增生的好发部位。
以上文字为复制纪小龙老师的帖子
已经得到了纪老师的同意
根据目前上海标准胃镜报告模式,只要固有腺体减少就可以诊断萎缩,“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这个报告可能是一种情况就是:这个标本本身包埋或者取的浅表,那么镜下看到1/3-2/3的肠化都是胃小凹的肠化,在评价化生性萎缩时这个胃小凹部分是要扣除的,上面这个诊断要么错了,要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报告本身没有错,反倒暗示了取材或者包埋不好(镜下的肠化全是胃小凹肠化),我反正在工作中也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 ,因为我确实看见了肠化区占表面上皮总面积的1/3-2/3,但重度肠化在非萎缩胃炎里我是从来不打的,即使我看到了2/3以上,打了只能证明标本没有处理好(其实打中度也就证明了标本没有处理好了---但是要是不打也说不过去,毕竟看到了,而且共识肠化和萎缩是分开的,估计就是考虑到标本可能处理不好的问题)!比较难掌握的不是化生性萎缩(因为不管取材和包埋面问题只要看到固有腺肠化或假幽门腺化就可以诊断萎缩----当然还要判断一下是胃小凹还是固有腺),而是非化生性萎缩,在标本取材,包埋不好的情况下,判断腺体的减少比较困难,主观性较强,可以根据 (腺体的上皮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数目亦减少,因而腺体体积缩小,甚至消失,使残留的固有腺体不规则分布。
萎缩腺体之间纤维组织增生,间质增宽,其中有较多的炎细胞浸润。正常腺体不同程度消失,而为一种增生的小腺体代替。)
判断 但是仍有一定主观性!下面给两例胃镜认为可能是萎缩性胃炎的切片,请大家分析!请高手谈谈
1.非化生性萎缩诊断的要点(究竟如何划定腺体减少?主观性是否太强?-----尤其在得不到周围正常固有腺腺体情况下)!
2.在标本取材、包埋面不好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可能很普遍)如何诊断 (如何参考粘膜层腺体大小和密度、间质反应情况推断是否萎缩?共识上对于这点一带而过)
纪小龙老师曾经在一篇帖子中写道:
什么是“萎缩”?
看见有的胃镜-病理报告为:“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
这是不对的。因为胃粘膜萎缩的定义是“固有腺的减少”(固有腺是指胃粘膜的原有腺体---幽门腺、胃体腺)既然已经见到“中度肠上皮化生”了,那就是固有腺减少一半了呀,那怎么不是萎缩呢?肠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不是胃固有腺体,因此尽管胃腺体数量未减少,但也属萎缩呀。
此外,活检组织太浅,组织包埋方向不当等因素,切片上没看到粘膜全层时不能做出萎缩有无的判断。
如果2块、3块组织中仅一块见萎缩,怎么报?
根据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萎缩呈灶状分布的特点,即使活检块数少,但只要病理活检发现有萎缩,就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但需注意取材于糜烂或溃疡边缘的组织多为修复性腺体,易当成萎缩。
胃镜能不能诊断萎缩?
直到现在,消化界的同仁都还认为: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仍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即胃固有腺体有减少时才能确诊。凭内镜发现黏膜下血管显露、皱襞变平甚至消失,或者黏膜呈颗粒或小结节状,而无病理组织学依据时,不能肯定为萎缩,还是要按照病理学依据诊断萎缩性胃炎。胃镜取材要取胃角和胃体下部小弯侧。这是因为萎缩或肠化生经常以胃角部最重,该部位也是不典型增生的好发部位。
以上文字为复制纪小龙老师的帖子
已经得到了纪老师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