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转载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陈金波
事件:号贩子开宝马,老教授却遭打!
如果你是一个从外地来就诊的患者,甚至是我们没有穿白大褂走在医院的时候,都会有号贩子凑过来:“要号不,某某专家的号,***元。”有时路过号贩子身边,还会听到他们在那里抱怨诉苦“真郁闷,今天才赚了几千块钱……”门诊病人多,需求量大的时候,他们卖出的一个号基本是在200-300元以上,对于人气旺的专家教授,一个“14块钱”(协和医院普通门诊的专家号)的号甚至可以卖到两三千。——难怪听人说起这些号贩子都是开着宝马过来倒号。
而在不久前的一个周末门诊,协和医院某老教授顾不上周末的休息,仍然来坚持出门诊,而且对待每个患者是一如既往的认真细致,这一看就看到了12点多,直到过正常下班时间已很久了,仍有病人要加号要看病,老教授已经加了不少了,再这样加下去哪有个完啊,因此便起身准备走了,可谁知加不上号的那个患者便开始打老教授……
医生们只是最廉价的劳动力,出门诊比理发还廉价!
前不久搜狐发表了我院变态反应科尹佳主任的对医改的呼吁“不能获得全国500万医务人员真心支持的医疗改革难以成功!”国家及民众都应关注几十年来中国医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正视中国医生是全世界各国医生中平均收入最低的现状。目前,中国大多数医生们在超负荷工作,由于挂号费和手术费及其低廉,而且多年不调整,医生不能从自己的超负荷劳动中获得应得的、能够维持其有尊严生活的合理合法收入,使部分医生去追求药品和医疗器械回扣等不正当的收入。影响和损坏了中国医生的声誉。
理个头发多少钱,协和医院对面的胡同里最简单的店里也要10元,就不要说更好一些的专业理发店了,这只是剪头发,还没有说要做头发,什么负离子烫之类的。而我们医生出门诊的收入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一个医生是怎么炼成的吧,再说门诊收入:
一个医生从18岁开始进入医学院一学就是五年,学习先是解剖、病理、生理、生化,后是内、外、妇、儿,哪本书不是厚厚的相当一部百科全书。毕业23岁了,读完硕士3年,再读博士3年,毕业28岁了。好了,你现在可以找个医院从住院医干起了,每天出门诊,我们科是每周8个工作单元,还得出急诊值夜班,还得管病房,当然,还得做实验查英文资料写文章,不然,哪有晋升机会,等5年后就有机会升主治了(只是有资格,还不一定能升),到主治最早已经是33了,好了,再过5年,你可以有资格升副高了(只是有资格,还不一定能升,而且要升更不容易),要说升正高、专家,那就得更加耐心等待了,也许这辈子也到不了那个阶级。
好了,再来说说和医生收入直接挂钩的,最能反应医生劳动之后所得的挂号费:住院医4.5元,主治医5元,副教授7元,正教授9元,专家14元。急诊辛辛苦苦一夜的班,每个号也只有5元。这里面还有不少是医院的成本,真正给医生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辛辛苦苦学医10年,在医院兢兢业业再过至少15年(才能到正高),这个时候一个号9元才能和一个最普通的理发师接近平起平坐吧。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又不服了“你又在这里瞎说,哪个医生不是很有钱啊”,我的工资啥的没什么可晒的,看看我们医院最好的变态反应科尹佳主任的说法吧:伊主任已经工作了25年,但现在的基本工资还是2000块钱左右,我们医院还有一个科主任津贴,正主任是1000元津贴。奖金根据不同的季节有波动,一般是在3000—4000元左右。比如冬天的时候病人比较少,甚至还有2000多块钱的时候,高峰季节的时候能到4000。(建议提高挂号费手术费医生出门诊比理发还廉价)
大家还会说医生的挂号费高吗,如果真是高,那么票贩子200-300的倒号为何卖得这么火爆,为何14元的号还能被炒作到2000-3000,一个号贩子把一个专家上午的号全部包下来也只需投入14元×20个号=280元的成本,卖出一个就收回成本了。
超负荷的劳动,挣到的是比有些垄断行业低得多的工资,承担的却是最高的风险!
“除了给病人看病,我们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医学研究和教学上了,为保持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为了晋升副教授和教授的职称,我们要不停地考试和学习;为获得医学研究经费,我们要写各种基金的申请标书、要看大量的英文文献,做试验、指导研究生,并花大量时间和国外的同行保持联系。没有节假日,没有娱乐时间,只有压力和奉献。在我们医院,大部分医生每天的生活和我一样。面对媒体和老百姓的谩骂及误解,我们和我们周围的医生们在沉默着;面对每天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成千上万的门诊病人,我们依旧在认真地做好医治工作,希望那些辗转数家医院,充满期待的父老姐妹们能因我们的劳动和精湛医术而获得最后的诊断,把有限的救命钱花在刀刃上。”——伊佳主任。
本文并非针对理发师,但是只是拿来做个比较,一位理发师收了10元钱理完之后也就钱货两清了,发该干嘛就干嘛。理发理得不好看怎么办,大不了忍一段时间,等头发长出来就好了,头发的生长速度每日可达到0.4mm,实在不行戴帽子或者假发都行,不会有谁吃饱了撑着非得去天天找理发师或者告理发师一状。而医生从收到4.5元的挂号费开始,那便意味着你的责任来了,从你对患者的诊断、治疗,你都得好好思考,如果用药过程中有什么意外出现,病人还可能随时来找你扯皮。世上无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体存在着太多的未知,如果要把所有的未知导致的后果归咎于医生,让医生来承担这个风险,这是多大的压力——难怪很多老教授的感慨:行医一辈子,如履薄冰啊。看看有几个医生是活的比较轻松潇洒的,没有——要是真有那天碰上个医疗官司,那你辛辛苦苦一辈子就全没了。之前有报道患者就医时藏着录音笔之类的,就等着你上钩呢,宰的就是医生啊!而现在的法律呢,同样是不会偏袒医生的,举证倒置!“高收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看来高风险不一定会有高收入!——除了患者,我觉得医生群体同样是弱者。
不说那么多了,就事论事,就本文提到的例子,老教授辛辛苦苦看了那么多病人了,实在看不过来了,不能给患者加号就要挨打,可有谁听说过买不到火车票火车站售票员被打的情形,很多时候尤其春运前我排了一夜的队好不容易到窗口却告知火车票没了,我该找谁诉苦去。
问题在哪,出路何方?
1、协和医院从未停止过与号贩子的斗争,生命时报10月30日有一篇文章“号贩子手中为何总有号?三问协和医院挂号难”,其中我院王以鹏副院长谈到了这个问题,为解决挂号难,医院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第一,增加下午出诊的医生数量;第二,增加会诊门诊。病人经常在一个科室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常常会来回跑好几次医院,挂好几次号。会诊门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第三,让老教授把关,增加年轻医生的出诊机会。”文中还提到“强烈呼吁国家尽早出台严厉惩办号贩子的法律法规”,但我觉得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整个国家的医疗环境不改,培植票贩子的沃土仍然存在,这种形式的票贩子打压下去了,那种形式的票贩子还会抬起头来。票贩子不是整个问题的根本,根本还是在于制度。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还是检验医疗体制是否健全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都非常高的指示剂。(北京协和医院黑恶团伙垄断专家号为争地盘互殴,协和医院号贩子团伙被端一个专家号价格翻百倍)
2、医生的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比例(正常收入,本文不讨论诸如药品回扣之类的问题,那已是另一个复杂话题),无论是从前期的投入、在医院干的活、还是所承担的风险来说。听高年资一些的医生说起最害怕的是和曾经的同学同事聚会,别人早些年下海经商的,那个不是早已成了老总,哪个不是腰缠万贯。要是现在咱这些医生当初不学医,改学其它的,我想以我们的智力加上我们如此多的付出,不说早已是功成名就,但所得的收入至少应该比现在强多了吧——政策不改变,又有多少学医的人还会让自己的后代再学医!因此,医改在考虑广大患者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500万医务人员的利益。前面一篇文章有不少医生朋友说出了心里话“现在医院经济利益至上,小病大治,很普通的皮肤病非要住院治疗,我也是一名皮肤病医生,感觉自己就是被用来给医院赚钱的工具,自己很无奈,只能随波逐流。我们也是凡夫俗子,完不成任务,没有奖金,扣工资,为了生活,只能宰患者,其实心里不想这样做,真有点逼良为娼的感觉。只希望国家能够提高医生的待遇,高薪才能养廉呀!其实大夫的实际工资真不高呀,现存的医疗体制让我们很难专心的为老百姓治病,昧着良心工作,心情能好吗?”要是国家真能多为医务工作者考虑一下,让医务工作者的生活好过一点,谁不想让靠光明正大的工资生活,谁还会想去拿药品的回扣,那只会让自己战战兢兢、寝食不安。(医生集体呼吁:改善执业环境应被纳入医改方案)
3、媒体与舆论的导向,直接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SARS来了,医生形象伟大了,SARS走了,医生便又成为万夫所指了。看看报纸、上上网,最受关注的是某某医生黑心,某某医院非法牟利。这永远只是个别现象,如果整个社会的医生都是这样子,那这个社会早完了。我想大多数的医生都是非常好的,这位医生救活了一个人,那位大夫看好了一个病,这位医生待病人如亲人数十年如一日,那位大夫一心为病人着想,辛勤的工作在临床的一线,为何罕见报道,为何要如此以偏概全,难道治好了病是大夫应该的,看不好呢,就该罚罪有应得?当然作为医生又有谁不想把病人的病给治好!在2006年3月5日的搜狐网站上,登出了一封落款为“热爱国家也热爱人民的北京医生们”的来信,题目是《我们是医生,别太伤我们的心!》,信末写道:读2006年2月27日《新京报》“公众希望医生是廉价劳动力”后有感而发。几天内,在这封来信的后面跟贴多达万条,留言者多是作在医疗一线的医护人员。真实反映了当前城市大医院医生们的工作状态。但就是这篇在几天之内得到上万国内医生支持的好文章当时仅在搜狐网站刊登。至今还无任何主要的报纸转载。因此不是医生沉默,也不是医生不关心医改,而是媒体不发表医生的声音。
4、医患关系的愈演愈烈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医患缺乏有效的沟通,缺乏相互的理解信任。患者朋友的扎心刺同样也是我们当医生的尴尬,更多的则是无奈。本人借搜狐的平台说出医生的一些埋藏心里的话,也是在努力尝试着尽自己的一份力拆开隔在医生与患者间的那堵围墙。
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